臉書(Facebook)的創辦人祖克柏,在 2021 年的年度趨勢論壇中提到:元宇宙將會是繼手機網路後,下一個社交革命。
祖克柏也在同年 10 月將公司改名為 ”Meta”,目的是讓臉書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轉型為「元宇宙公司」。此舉震驚了全球,也象徵了元宇宙時代的到來。
元宇宙 (Metaverse) 是什麼?
元宇宙(英文:Metaverse)是一個 3D 的虛擬空間,透過穿戴裝置技術,你可以立即進入虛擬世界中,並且進行跟真實世界一樣的事情,像是吃飯、購物、社交、工作、娛樂等,並且可以感覺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們在一起。
元宇宙是個很新的概念,因此各界對它有不同的定義。對於許多人來說,元宇宙十分虛幻,且很難憑空想像。
這就像以前「網路」這個詞剛出來的時候,人們也很難想像:網路居然可以不用透過任何實體媒介就把資料傳輸到地球的另一端,但它現在早已經融入進了每個人的生活。
在元宇宙中,每個人都可以客製屬於自己的虛擬化身(英文:Avatar)。
用個比較具體的例子來解釋什麼是虛擬化身——2009 年上映的電影《阿凡達》,英文就是 ”Avatar”,中文翻譯成「虛擬化身、頭像」的意思。
你可以想像:電影中的潘朵拉星球就是元宇宙。
在《阿凡達》中,主角傑克在真實世界裡雙腳是癱瘓的,但是到了潘朵拉星球後,他可以使用納美人的身體做為他的化身,這個化身就跟正常人一樣,可以走路、奔跑,且他的意識仍是他自己的。
這就是一個結合了現實(個人意識)與虛擬(納美人的身體)的最佳案例。
截至 2022 年 9 月底止,《阿凡達》仍是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這個紀錄維持了 13 年都沒有被超越,可見人們對於虛擬世界的嚮往。
談到元宇宙,我們會常聽到兩個詞:
- 虛擬實境(英文:Virtual Reality,簡稱 VR)及
- 擴增實境(英文: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
這兩個詞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也不好理解,這裡我們用台灣民俗的「觀落陰」及「陰陽眼」來比喻會較易懂。
虛擬實境(VR)可比喻為「觀落陰」。
「虛擬實境」的意思是透過穿戴裝置的技術產生一個 3D 的虛擬世界,讓使用者可以身歷其境。
舉例來說,戴上 VR 眼鏡,你就可以進入潘朵拉星球,並化身為納美人,跟你的朋友一起探險。
這就好比台灣民俗的「觀落陰」。
觀落陰儀式進行的時候,參加者眼睛要綁上一個紅布條,有的還會綁上金紙或符紙,然後透過法師做法,把他們的靈魂帶到陰間去看他們過世的親人,這跟我們戴著 VR 眼鏡進入虛擬世界的感覺很相似。
擴增實境(AR)可比喻為「陰陽眼」。
「擴增實境」的意思是,透過影像及圖像的技術,讓真實世界可以跟虛擬世界進行結合及互動。
舉例來說,AR 在室內設計的應用場景是,我們只要拿一台支援擴增實境功能的手機或平板,對準人物,就可以看到他在這個 3D 設計空間中的樣子,並且還可以走動。
這就是讓真實世界(真實人物)跟虛擬世界(虛擬 3D 空間)產生結合的案例之一。
而台灣民俗的「陰陽眼」也是類似的概念。
有些人會宣稱自己有陰陽眼,也就是可以在真實世界中看到周遭有鬼魂或是其他超自然的東西,並且還可以跟這些鬼魂對話。
這就像是擴增實境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可以跟虛擬的人物或環境互動。
元宇宙的定義
根據維基百科對元宇宙的定義:元宇宙是一個聚焦於社交連結的 3D 虛擬世界之網路。
元宇宙主要探討一個持久、去中心化的線上 3D 虛擬環境。
這個虛擬環境可以透過 VR 虛擬實境眼鏡、AR 擴增實境眼鏡、手機、個人電腦和電子遊戲機進到人造的虛擬世界裡面。
美國權威辭書出版機構《韋氏辭典》將元宇宙定義為:一個具持續性的虛擬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人們可以進入,並且互相操作多個單獨的虛擬實境。
也就是說,個別的虛擬環境組成了一個元宇宙。
以下是幾位專業人士對元宇宙的定義:
「我認為元宇宙是所有數位體驗所存在的空間,它是由數百萬個數位星系組成的數位宇宙,是可被觀察的。 」
Eric Redmond(Nike 技術創新全球總監)
「我的目標在於使用它的目的,而不是它的技術。元宇宙是下一個關鍵的——第三空間——不是家(第一空間)、不是工作或學習(第二空間),而是你在那裡休閒的空間。它是社群生活的核心,也是你與新、老朋友見面的地方。」
Tom Allen(《人工智慧雜誌》創始人)
「我認為,與其說誰的定義是正確的,不如討論什麼是最重要的價值觀。對我來說,去中心化是關鍵,如果元宇宙會成為我們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它將會和網際網路一樣。它愈接近現實,就愈抽象地透過我們自己對它的所有實際體驗來定義。」
Richard Ward(麥肯錫企業 VR 領域全球領導人)
元宇宙可以應用在哪裡?
元宇宙遊戲
許多人會覺得:元宇宙跟線上遊戲是很類似的,因為都是使用虛擬化身在虛擬世界中活動,而遊戲確實也是元宇宙應用的最廣泛的地方之一。
舉例來說,知名的虛擬遊戲 Decentraland,就是一款建立在以太坊上的虛擬世界平台,它是由阿根廷人 Ari Meilich 和 Esteban Ordano 於 2015 年創建。
平台的標語是「在第一個由使用者擁有的虛擬世界中,創建、探索及交易」(Create, explore and trade in the first-ever virtual world owned by its users)。
在 Decentraland 這個遊戲中,玩家需要使用「加密貨幣 MANA 幣」來進行交易,也可以在上面購買虛擬土地。
遊戲並沒有固定的規則,玩家可以自由的在其中探索,並且建立自己的虛擬仙境。
2021 年該遊戲走紅後,許多玩家及企業都在上面購買虛擬房地產,包含三星、愛迪達等。
2022 年 3 月,Decentraland 舉辦了元宇宙時尚週,參加的品牌包含了 Dolce & Gabbana、Tommy Hilfiger、Estée Lauder 等。
教育與元宇宙
元宇宙的出現,為教育帶來相當大的變革,讓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
舉例來說,以前我們學到古希臘神話的時候,只能藉由歷史課本上的圖片去想像那個神秘的世界。
然而,透過 3D 與虛擬實境,學生們在教室中戴上 VR 眼鏡,身邊就是古希臘神廟,集市上的商人圍繞著他們,推車的聲音在他們耳邊嗡嗡作響,他們可以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主動學習、思考及探索。
關於元宇宙對教育的影響,目前已有許多相關的研究,2017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表示,閱讀擴實境書籍的兒童,比閱讀傳統書籍的兒童更有動力去閱讀。
另外一項針對 6 至 8 歲兒童的研究表明,與在真實環境中學習摩擦力與力的概念相比,兒童在擴增實境中能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
教育機構 Brookings Institution 在 2022 年發表了一份報告 《當教育遇上元宇宙》,其中提到:元宇宙環境下的教育模式將會與傳統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們在元宇宙的教育模式下會變得更主動參與,讓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元宇宙和醫療
元宇宙除了在教育方面可以造福人類以外,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為人類帶來許多福音。
-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數位孿生顧名思義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雙胞胎,這個概念在元宇宙醫療上可以有許多應用,包含虛擬器官、定製藥物治療等。
舉例來說,目前有許多單位在研究「虛擬心臟」。這些虛擬心臟可以根據個別患者進行定製,以了解新藥物、治療或手術對於心臟干預的反應,有助於治療的效率與結果。
在定製藥物方面,數位孿生有助於測試病人對於藥物的反應。瑞士的 Empa 研究中心就研究了數位孿生來優化慢性疼痛患者的藥物劑量。它採用年齡、生活方式等特徵來定製數位雙胞胎,以幫助預測止痛藥的效果。
-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區塊鏈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不可篡改」,這個特性用在管理病歷這種具高度隱私的資料上,就十分合適。
- 遠 距醫療(telemedicine):遠距醫療就是利用科技提供遠端醫療服務,目前應用比較廣的領域包含醫療影像、皮膚科、精神科等。
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愈來愈多人開始接觸到遠距醫療,對於特定的疾病,透過電話或是視訊看診就可以完成,而元宇宙的 VR 技術能夠讓遠距醫療達到更深入的效果。
透過元宇宙舉辦虛擬活動
在 2020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實體活動受到很大的衝擊,許多大型活動包含音樂會、研討會等都因疫情被迫取消,而虛擬活動也趁勢崛起。
元宇宙在虛擬活動上可以有很好的應用,舉例來說,在虛擬的演唱會中,觀眾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家聽自己偶像的演唱會,還可以身歷其境般與身邊的人一起尖叫、狂歡。
2020 年 4 月,美國知名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以虛擬形象在遊戲《堡壘之夜》 (Fortnite)中舉辦了一場虛擬演唱會,超過 2,700 萬人線上觀看,這是一場具歷史意義的演唱會。
自此後虛擬演唱會蓬勃發展,在 2021 年 11 月,美國知名的歌手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也在虛擬音樂平台 Wave 舉辦了他個人首場元宇宙演唱會,驚豔全球。
在這場演唱會中,他以虛擬化身獻唱了自己的最新專輯《Justice》。
圖片來源:VARIETY
2022 年,美國 MTV 音樂錄影帶大獎更劃時代增設了一個「最佳元宇宙表演獎」,這個首次頒發的獎項由韓國女團 Blackpink 獲得。
虛擬建築物及工廠
美國的上市公司英偉達(Nvidia)打造了一個 Omniverse 平台,這個平台目前主要應用於創建建築物,和打造數位工廠。
以數位工廠來說,它會對製造業及供應鏈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它可以模擬製程、降低實體工廠的試錯成本。
企業可以在數位工廠中不斷的試錯、訓練機器人後,再把整套流程搬到實體工廠。
知名車廠 BMW 就透過 Omniverse 的平台,打造出一個跟真實工廠一樣的數位孿生工廠。
BMW 的數位孿生工廠 ; 圖片來源:Nvidia
在元宇宙中運動
有玩過任天堂 Wii 遊戲的人應該都知道,電玩遊戲跟運動結合會讓運動變得更有趣,而元宇宙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
透過虛擬裝置,你可以在元宇宙中跟你的對手進行各種運動賽事,例如打球、劍擊、賽車等,也可以使用虛擬健身房來進行各項鍛鍊及有氧運動。
知名運動品牌 Nike 已經在遊戲平台 Roblox 上創建了 Nikeland,並且申請了虛擬商標,發行 Nike 運動鞋和裝備。
在 Nikeland 上面玩家可以玩各種的體育遊戲。
元宇宙中的藝術品
傳統我們對於藝術品的認知多停留在畫廊、拍賣行、美術館等,但元宇宙的出現讓藝術品的創作與買賣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最知名的案例,就是在 2021 年,美國的數位藝術家 Beeple 的數位作品《每一天:前 5000 天》拍賣出了 6,900 萬美元的天價。
這個作品以 3D 動畫軟體創作,讓許多人開始認識什麼是元宇宙藝術。
「元宇宙」概念由來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詞最早出現在 1992 年,當時作家尼爾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在他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首次提到了這個 Metaverse 這個字。
Metaverse 是 ”meta” 及 ”universe” 兩個字的縮寫,主要用來描述一個想像的未來虛擬世界。
所以元宇宙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新概念,但是它為什麼在 2021 年突然成為熱門話題呢?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技術發展
跟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多年來已逐漸發展成熟,例如宏達電(HTC)早在 2015 年就開始切入 VR 領域,不只提供硬體設備如 VR 眼鏡,也著手佈建整個生態系統。
- 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主要是藉由密碼學等技術,處理龐大的交易資料,主要特性之一就是「不可篡改」,這個特性也是它能夠帶動元宇宙發展的關鍵之一。
在虛擬的環境中,資料的安全性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在網路世界中駭客攻擊跟資料外洩都是很常見的,如果資料沒辦法受到保護且可被篡改,那麼許多機制都無法運作,例如加密貨幣。
- 新冠肺炎
2020 年初新冠肺炎在全世界 的大流行加速了元宇宙的發展。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各種大型活動、聚會被取消,多數人在家遠距工作,造成在虛擬世界的互動需求大增。
元宇宙在這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可以減少我們旅行的時間並且透過簡單的方式讓我們跟任何對象交談。
以下為幾位名人對元宇宙的看法。
Meta:元宇宙是未來社交連結的新模式
Meta(臉書公司母公司)這個社群媒體的巨擘,把元宇宙定義為未來社交連結的新模式,也是繼手機網路後下一個最新的趨勢。
根據 Meta 的定義,元宇宙不僅適用於遊戲玩家或開發者,也適用於所有人。
就像網路一樣,當你在不同地方時,元宇宙將幫你與其他人建立聯繫,讓我們更接近那種面對面的感覺。
透過不同的設備(如手機、電腦、VR 裝置),你就能在元宇宙中與他人產生連結、工作、玩樂、學習、開店等。
Meta 的願景是,在未來 10 年,元宇宙將惠及十億人。
Mathew Ball:元宇宙有8項主要核心,離完整願景尚需幾十年
在元宇宙領域裡,Mathew Ball 是位知名人物,他在 2020 年所發表的元宇宙文章《元宇宙:它是什麼、何處尋、誰將創建它》(The Metaverse: What It Is, Where to Find It and Who Will Build It)被鑄造成 NFT,拍賣出 100 以太幣的高價,相當於約 46 萬美元的價值。
根據 Mathew Ball 的說法,元宇宙距離完整願景還需要幾十年,它的發展主要包含以下 8 項核心。
- 硬體:硬體設備是支持元宇宙發展的重要核心之一,常見的元宇宙硬體設備包含 VR 穿戴裝置、手機、觸覺手套等。
- 計算:各種運算能力如人工智慧、翻譯、投影等功能,也是支持元宇宙不斷向前發展的核心。
- 網絡:5G、高頻寬、即時且穩定的連線讓元宇宙成為可能。
- 虛擬平台:由企業所創立的虛擬平台,讓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在上面參與各項活動並建立屬於自己的虛擬世界。
- 互通工具和標準:元宇宙並不是只有一個單一的元宇宙,而是由多個不同的虛擬空間組成,各元宇宙之間需要有互通工具及標準,來實現整的大的元宇宙。這就像是 ”HTML” 建立了網頁的標準語言,用這個語言打造出來的網頁在不同的瀏覽器中都能讀取。
- 支付服務:在元宇宙中是可以進行交易的,因此需要能支援整個數位支付的技術,包含加密貨幣和其他區塊鏈技術。
- 內容、服務及資產:在元宇宙中,使用者可以擁有數位資產,這些與使用者資料和身份相關的數位資產的設計、儲存及保護也是重要核心。
- 使用者行為:軟硬體都具備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使用者行為,使用者是否願意進入元宇宙?觀察使用者的花費、時間和注意力等都相當重要。
Gary Vaynerchuk:元宇宙將會成為下一個手機網路,Meta 將主導元宇宙
Gary Vaynerchuk 是知名的連續創業家,也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在網路上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對於元宇宙持有相當樂觀的看法。
2022 年 Gary 接受 CNBC 的訪談,被問到臉書母公司 Meta 股價暴跌的問題時,他表示投資者不能將一切寄望於元宇宙並預期巨大的回報,但是兩年、四年、六年以後,Meta 無疑將領先所有人。
而談到 NFT 時,Gary 表示 NFT 就好像網路泡沫時期的股票,他表示 98% 的 NFT 都將歸零,如同 2000 年 3 月大多網路股崩盤,當時亞馬遜股價跌到剩 87 美元,NFT 也將如此。
但投資者還是要謹慎看待 NFT 專案背後的團隊是誰,「如果你在 2000 年曾採訪貝佐斯(亞馬遜創辦人)或共進晚餐,你的直覺會告訴你,這個人將帶領科技股走出黑暗時期。」
Gary 就是這樣看待 NFT,他認為在炒短線、大量炒作下,NFT 必定形成泡沫,但在 NFT 的創辦人中,會有人走出陰霾,將會出現下一個貝佐斯。
元宇宙與 NFT?
NFT 的全文是 Non-Fungible Token,中文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
白話來說,NFT 是存在區塊鏈上的所有權證書,它們是在生成數位文件(通常是圖像、影像或 GIF)時所創建的。
以下用簡單的方式來解釋「同質化代幣」及「非同質化代幣」。
- 同質化代幣:每個代幣的價值都相同並且具有可分割性。舉例來說,你可以拿一張 100 元鈔票跟其他人換兩張 50 元鈔票或是十個 10 元硬幣,因為它們價值都是 相同的。我們常見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BTC)就是屬於同質化代幣。
- 非同質化代幣:每個代幣都是獨一無二的,且不可分割。像是數位圖像、影像等作品,就是屬於非同質化代幣,無法被取代,但是可以拿來交易。
NFT 非常有用,因為數位藝術和資產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易於複製及竊取,這個無法被取代的特性讓數位藝術家的創作可以受到保護。
至於 NFT 在元宇宙中有哪些應用呢?目前已經有幾家公司找到了可同時使用這兩個概念的方式。
- 美術館:VR 是觀賞藝術品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觀賞者可以從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角度近距離的欣賞它。這樣的欣賞及購買藝術品的方式與以前不同。傳統的方式價格經由協商,而在數位中,每個藝術作品都是一項資產,價格已經確定,因此氣氛會輕鬆的多。
目前有許多博物館已將 NFT 藝術品放置在由以太坊區塊鏈驅動的 Cryptovoxels 等元宇宙中。根據 The Art Newspaper 的報導,Cryptovoxels 擁有藝術畫廊和博物館,包括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奧地利的 Francisco Carolinum Linz 美術館。 - 虛擬市場:有了 VRChat 等這樣的應用程式,VR 中的通信空間已經蓬勃發展。這些通信空間也可以做為 NFT 的交易場所,賣家可以輕鬆地提供連結和預覽到網路上,或是直接在 VR 環境中鑄造資產,而買家也可以透過網路直接觀賞。